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用活引才载体 构筑聚才高地
福州新区发挥创新开放优势加力汇聚人才资源
  近年来,福州新区深入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创新引才平台载体,加快汇聚智力资源,着力推动人才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2024年,福州新区新引进市级以上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93人,同比增长31%;新增高技能人才688人,比增65%;新增台湾高层次人才55人,比增10%。
  设立招商引才“前哨” 广发英才“求贤令”
  福州新区拓宽全球引才视野,发挥侨乡资源优势,建立招商引才协同推进机制,打造域外招商引才工作站,布局人才招引前沿阵地。
  整合资源优势,激活“双招双引”新引擎。联合域外知名人力资源机构,设立招商引才工作站,推动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深度融合,为永荣控股集团、明一国际营养品集团等龙头企业精准匹配对接高水平科研博士人才15名,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落地。联动招商部门,创新“谈项目、引人才”模式,深入挖掘70余家科技企业与外资企业人才资源,推荐15人参评国家级人才项目、18人参评省级人才项目,推动形成“产业汇聚人才、人才引领产业”的良性循环。
  畅通信息互联,打造“招才引智”新招牌。依托上海、武汉等地长乐籍商会,挂牌招商引才工作站,破解高校与地方需求信息互通“堵点”,促成武汉纺织大学同长乐区签订校地合作协议,推动中国工程院孙以泽院士挂钩指导长乐区“中国纺织产业基地”新一轮跨越发展。配合开展“好年华聚福州”大规模赴外招才活动,推动域内用人单位深入上海、武汉、长沙等国内重点城市,举办校园推介会和闽籍学子座谈会20余场,累计引进博士、硕士215名。
  拓展区域联动,构建“跨境引育”新通道。成立香港招商引才工作站,发挥“超级联系人”作用,促成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同阳光学院签订交流合作备忘录,围绕打造人才培训基地、师生互访交流、科研联合攻关等方面深化协作。推动两地校企合作,搭建“人才+项目”双向对接平台,推动网龙公司与香港理工大学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携手开发人工智能学习平台及教育解决方案,联合培育数字教育领域科技人才,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教育科技产品。
  借力闽港合作平台 汇聚两地“源智力”
  紧抓闽港合作新机遇,福州新区聚焦“福建所需,香港所长”,探索合作共赢新模式,形成“引进一批项目、聚集一批人才”链式效应。
  强化顶层联动,推动闽港合作。发挥闽港合作咨委会秘书处工作职能,牵头成立数字经济、文创旅游、教育合作等8个工作组,对接形成闽港具体合作事项60余项,签约19项,总投资约85亿元。依托福州新区党工委管委会联席会议、专题会议,实行日督查、周督办机制,协调推动“港数闽存、港数闽算”及城市能源应用管理等项目按序时进度推进,持续打造人才发展新平台。
  深化交流机制,共促多元互通。协办闽港数字经济合作论坛,推动福州新区与香港医疗、数字领域深入合作,推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同香港科德施基因公司开展合作,促成闽港区块链“中移闽链”落地中国移动(福建福州)数据中心。举办闽港合作咨委会系列活动,创新组团互访、在线协商、共办活动等交流方式,推动香港再出发大联盟和新区企业考察互访和视频会议等活动30余场次,构建常态化人才互动机制。
  打造发展平台,驱动人才落地。实施数字技能人才锻造工程,依托“闽港职业应用教育联盟”开展两地职业教育交流,推动香港专业进修学校和福州阳光学院滨海校区合作开设网络工程师专业,每年培育实操型“数字工匠”140名。举办“海峡杯”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设立“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四大赛道,汇聚参赛项目78个,其中港澳台创新创业项目29个,促进两岸青年交流合作。
  打造两岸融合社区 共筑台青“创业梦”
  立足“两岸交流合作重要承载区”战略定位,福州新区以高品质两岸融合社区建设为抓手,构建全链条服务机制,有效推进台湾青年人才福祉。
  精心研究设计,营造融合场景。选址滨海新城人才公寓,提供200套精装房源,打造5万平方米两岸融合社区。自2024年2月社区启用以来,累计入住72名台湾人才,其中市级及以上台湾高层次人才5人,博士12人。聚焦台湾教师安居保障,支持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在校内创建两岸人才融合社区,并依托临近小区建设“航台融合社区”,助力该校打造台师登陆“桥头堡”,累计引进台湾教师85人,其中博士77人。
  释放制度红利,培育融合沃土。探索建立福州新区与平潭综合实验区对台人才工作协同机制,依托福州新区两岸融合社区,合作设立“福建省(平潭)台胞职业资格考证认证一体化服务中心福州新区服务站”,为台胞提供106项职业资格采信认证就近服务。强化人才政策支持,推动制定《打造台胞登陆第一站若干措施(试行)》,出台《两岸融合社区租赁住房受理实施细则(试行)》,给予在福州新区就业创业并入住社区的台湾人才最高2500元/月租赁补贴、3000元/月交通补助和1000元/月飞行补贴。
  聚焦服务保障,强化心灵融合。设立福州新区两岸融合社区创客中心,引入台胞权益保障法官云工作室、涉台检察联络室、健康驿站等服务平台,打造台湾青年创业基地,引进12个台青项目入驻,为台湾人才提供干事创业舞台和权益保障服务。打造社区人才服务队伍,聘请台湾社区营造师,组织开展座谈沙龙、文化共建、共享集市等两岸人才交流活动36场次,2024年累计为22名台胞提供子女入学服务。 (福州新区人才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