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厢区“三位一体”靶向培育产业技能人才
本报讯 技能人才兴,则区域产业强。今年来,莆田市城厢区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培养,构建“ 校企合作—技能培训—竞赛选拔”三位一体培育体系,积极锻造一支技艺精湛、勇于创新的人才队伍,为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根基。
校企合作“锁人才”。探索“工学交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学校根据企业技术标准定制课程体系,学生在校期间参与企业实际项目,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核心岗位。目前,已推动莆田科技职业技术学校、莆田理工技术学校等院校与力奴鞋业、星华模具、复茂饼家等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英才计划等合作,有效破解企业“ 用工荒”、技能人才“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累计为城厢区企业定向输送急需的高技能人才353名。这种“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的闭环模式,既解决了企业“用工难”,又让学生“学有方向、干有奔头”,实现校企“双赢”。
企业基地“练真功”。依托宗匠职业、祥冠鞋业等5个产业人才技能培训基地,将课堂搬到生产线,让员工在真实操作环境中提升技能。基地定期开展“技术攻关”实训,由技术骨干手把手传授绝技,围绕生产难题组织员工练本领、破瓶颈。先后邀请“大国工匠”郑春辉、“非遗传承人”郭继光、科研院所专家进行技能授课,分领域分行业开展木雕工艺培训、西式面点培训、鞋服工匠培训、归侨侨眷职业技能培训等专题班16场,惠及区内木雕、烘焙、鞋服等领域技能人才1000余人。通过“干中学、学中练”,推动一批“技术能手”从基地走向关键岗位。
竞赛选拔“育尖兵”。通过举办省级、市级技能大赛,为技能人才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让尖精技术人才在比拼中显身手。今年来,先后联合开展福建省工艺画制作技能大赛、“壶兰工匠”缝纫工职业技能竞赛、“海峡艺雕杯”雕刻工技能竞赛、制鞋行业人才技能竞赛,“状元席”传承创意大赛等赛事8场,累计组织600余名高技能人才同台竞技,形成比学赶超、争优争先的优良氛围,让“技工”变“技师”、“工匠”变“智匠”。同时,对获奖选手给予晋升、荣誉等奖励,授予“ 莆田市技术能手”称号,有效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一批青年技能人才通过竞赛崭露头角,成长为行业“排头兵”。(通讯员 城组轩)
校企合作“锁人才”。探索“工学交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学校根据企业技术标准定制课程体系,学生在校期间参与企业实际项目,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核心岗位。目前,已推动莆田科技职业技术学校、莆田理工技术学校等院校与力奴鞋业、星华模具、复茂饼家等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英才计划等合作,有效破解企业“ 用工荒”、技能人才“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累计为城厢区企业定向输送急需的高技能人才353名。这种“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的闭环模式,既解决了企业“用工难”,又让学生“学有方向、干有奔头”,实现校企“双赢”。
企业基地“练真功”。依托宗匠职业、祥冠鞋业等5个产业人才技能培训基地,将课堂搬到生产线,让员工在真实操作环境中提升技能。基地定期开展“技术攻关”实训,由技术骨干手把手传授绝技,围绕生产难题组织员工练本领、破瓶颈。先后邀请“大国工匠”郑春辉、“非遗传承人”郭继光、科研院所专家进行技能授课,分领域分行业开展木雕工艺培训、西式面点培训、鞋服工匠培训、归侨侨眷职业技能培训等专题班16场,惠及区内木雕、烘焙、鞋服等领域技能人才1000余人。通过“干中学、学中练”,推动一批“技术能手”从基地走向关键岗位。
竞赛选拔“育尖兵”。通过举办省级、市级技能大赛,为技能人才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让尖精技术人才在比拼中显身手。今年来,先后联合开展福建省工艺画制作技能大赛、“壶兰工匠”缝纫工职业技能竞赛、“海峡艺雕杯”雕刻工技能竞赛、制鞋行业人才技能竞赛,“状元席”传承创意大赛等赛事8场,累计组织600余名高技能人才同台竞技,形成比学赶超、争优争先的优良氛围,让“技工”变“技师”、“工匠”变“智匠”。同时,对获奖选手给予晋升、荣誉等奖励,授予“ 莆田市技术能手”称号,有效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一批青年技能人才通过竞赛崭露头角,成长为行业“排头兵”。(通讯员 城组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