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东海镇
多举措培育“两委”后备力量
  本报讯 近年来,莆田市城厢区东海镇为充实村(社区)“两委”人才队伍,夯实基层组织建设根基,立足实际,从“选育管用”四个维度发力,扎实推进村(社区)“两委”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人才动能。
  科学谋划,绘就人才储备“路线图”。研究制定《东海镇村(社区)“两委”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育苗”行动工作方案》,第一时间召开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工作部署会,全面启动人才储备工作。组建由镇党委书记挂帅的工作专班,包村领导带队深入各村开展“ 地毯式”调研摸底,聚焦人选数量、年龄结构、学历层次、来源渠道等关键指标,通过上门走访、集中座谈等形式广泛宣传,激发在外人才回村任职热情,确保人才储备工作有序推进。
  广开渠道,构筑人才选拔“蓄水池”。明确村(社区)后备力量储备基础条件,结合村(社区)干部精准画像及村级事务参与情况,充分发挥村“两委”民主推荐作用,对现任30余名村“两委”干部谈话,将11人列入后备人才库。挖掘优秀退役军人群体潜力,筛选出21名有担当、有意愿的优秀退役军人,13人已入库。同时,组织镇纪委、综治、信访等部门开展资格联审,确保后备力量政治过硬、品行优良。
  精细管理,筑牢人才成长“压舱石”。加强对后备力量的日常监管和实绩鉴定,将为民服务、学习培训等情况纳入鉴定范围。以支部为单位,通过日常观察、随机走访了解等方法综合分析后备人员日常表现,对表现优秀者优先培养入党、推荐为“两代表一委员”人选,对表现不佳者及时调整补配,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
  多维锻炼,打造人才赋能“练兵场”。将后备力量全面纳入村(社区)“两委”干部培训计划,围绕党的政策法规、村情社情、财务管理等内容开展培训。推行“1+X”导师帮带制度,为每名后备力量配备挂村领导或村党组织书记作为成长导师,传授农村工作经验。依托“东海知行夜校”,组织后备力量参与学习,并鼓励其参加学历提升项目,全方位提升综合素质与工作能力,助力后备力量快速成长为村内工作的“行家里手”。 (本报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