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在环保领域开拓一片天地
— 记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福建省A类人才陈健

陈健

  陈健是国内环境保护领域极为重要的专家,对化学、生化、环境技术、紫外C消毒、高级氧化等专业领域有着精深的研究,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及很强的创新能力,先后入选福建省A类人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在陈健的推动下,国内环境保护行业掌握了先进的水和空气治理关键技术,填补了专业领域的“ 空白”,结束了紫外消毒设备和大型臭氧发生器长期依赖国外进口的历史,相关领域跨过与国外三四十年的差距,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辗转求学 专攻环保
  陈健出生于1957年,祖籍福州。小学时,他们全家在福州生活;初中时,父母下放至诏安及漳平,后迁至沙县;1974年,高中毕业后,他在沙县上山下乡。“这段上山下乡的经历对我的人生非常重要,那时候社会在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我在沙县挖了两年的隧洞。挖掘隧道需要的技术与技能,除了向县里相关工厂师傅学习外,只能靠自己到县新华书店找书自学。通过自学,我学会了隧道工程中的风钻打眼、高效爆破、水泥浇捣等专业技术,以及各种相关机械设备的操作、维修与组装。这段边干边学的经历,让我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和走出困境。”陈健深有所感。
  1 976年,陈健迎来转机,以工农兵的身份被厦门大学录取,就读化学系催化专业。在校期间,陈健成绩优异,个人能力也得到了校方的认可。1980年毕业后,他留校任教。往后的十年里,陈健勤于科研,为厦门大学化学系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
  “ 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那时在催化教研室做化学模拟生物固氮实验。其间,蔡启瑞老教授与我探讨的都是我学过的专业知识,只是我不会运用,而他特别懂得融会贯通,对我启发甚大。我和他一起做科研的一年时间的收获,胜读十年书。这实际上与读博士期间的锻炼是同一个道理,考察的是逻辑和所学知识的应用,培养细心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强化在学术问题上的判断,获益匪浅。”陈健回忆说。
  1991年至1997年,陈健在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攻读环境技术系博士。其间,1992年至1995年,他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化工系担任助理研究员。1998年至1999年,他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其后至2000年,在加拿大海德索环境系统公司担任研究员。
  在海外的十年间,陈健的研究方向一直没有脱离水和空气处理技术。在美国的4年里,陈健做了很多研究,其中也包括核电站的核污水处理,具体而言是微量铀化物快速分析和水中放射性铀离子的去除与回收。他突破了技术瓶颈,找到了新方法解决问题,也锻炼了自主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在厦门大学十年间的积累对我博士阶段的研究很有帮助,在熟悉的领域寻求创造性与个人提升较为轻松。之前我以为自己这辈子只能当‘教书匠’,到加拿大海德索环保公司工作以后,实践证明做工业设备、工艺过程及工程项目才是我的强项,我也有能力解决实际问题!”陈健说。
  在加拿大海德索环境系统公司工作时,陈健的主要任务是为客户送到实验室的废水找到处理工艺方法。陈健从不同的途径、运用不同的技术来解决不同阶级客户的现实问题,从中也对成本及效果的把控更加得心应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当陈健把经过实验后起草的方案交给工程部时,却发现工程部并非完全理解,还需要他与工程部合作方能完成。在主导工程项目时,陈健又学到了许多专业技能。
  回国效力 开创先河
  外国企业发放的工资再高,也难敌陈健学成之后回归故里的夙愿。2000年,陈健在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后,正式回国效力。他回到福州,加入新大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办福建新大陆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带领企业在环保领域开拓一片天地。
  “ 在回国前两年,我就和新大陆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达成合作意向,筹备相关工作。当时设计的一套紫外C技术消毒设备需要在中国开展消毒实验,我们选定漳州东山岛,针对当地的鲍鱼养到一定的体格后在春节前这段时间大面积死亡的现象,进行实验研究。由于我的劳动关系还在外国企业,新大陆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愿意支付给我的雇主每日400美元的佣金,将我借调到东山岛养殖鲍鱼、做实验。我在东山岛待了三个月,养殖鲍鱼的海水经过紫外C技术消毒,消灭了所有细菌与病毒,效果显而易见:鲍鱼长得又快又好。当时我就认定,这是我未来的一个研究方向。”陈健说。
  2000年12月,陈健带队研发的中国第一套大水量紫外C消毒系统,在上海闵行水质净化厂迎来高光时刻,这一项能够实现日处理6.5万吨市政污水的消毒工程自成功应用以来,得到了迅速推广。现如今,我国50%以上的污水处理厂均采用其研发的紫外消毒设备。
  解决水质问题后,陈健的下一个目标是在空气消毒领域实现新的突破。 2002年下半年,陈健成功研发移动式和壁挂式动态空气消毒净化设备,以及中央空调消毒净化系统,轰动了业界。此时正逢2002年12月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以下简称“非典”)在广东省暴发,病毒在空气和污水中大量传播与扩散,局势异常紧张。由于陈健研发的空气消毒机是同类产品中首个通过卫生部批准的,且市面上只有他的公司拥有项目经营许可证,因此,那段时期他的产品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为防抗非典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们的产品在重要时刻往往最能体现价值:2003年,非典期间,紫外线空气消毒机大量安装在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小汤山医院等场所,获得了国务院表彰;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时,公司第一时间向灾区运送净水设施,为灾区人民解决生活用水的困难;2010年7月,公司向遭遇特大洪涝灾害的南平、三明等地区捐赠价值400万元的移动饮水处理装置及100万元人民币,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2015年,天津特大火灾发生后的3日内,公司紧急生产破氰废水救灾设备,奔赴灾区,参与污染水源处理,生态环境部特发来感谢信以资表彰;2016年,闽清县受台风‘尼伯特’重创,公司获悉灾情后立即赶制移动式净水设备,当晚赶赴灾区,为灾区人民送上清洁安全的直饮水……”陈健自豪地说。
  陈健带队研发的产品“NLC紫外C水消毒设备”和“紫外C空气消毒净化机”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现代紫外C消毒技术”确定为国家A类重点环保实用技术,在全国推广应用。回国后的这些年,陈健做的每件事都心怀大爱,每个决策都掷地有声,在灾难面前从不低头与退缩,彰显出他为国担当的责任与情怀。
   突破技术 再创新高
  “只做紫外线消毒,我觉得是不够的,于是我开始研究臭氧发生器,这同样是国内技术的一个短板,臭氧和紫外线一样,都是针对污水处理的高级氧化技术。我在撰写博士论文的阶段就考虑过臭氧的使用,但执行起来需要整套完善的大型臭氧发生器设备作为支撑。2005年开始,我和一位刚从英国大学博士毕业的擅长电晕放电制备臭氧的朋友不谋而合,共同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经过5年的反复试验与改良,2010年我们研发的设备正式上市,产品的部分性能甚至超过国外的最好水平,在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都十分轰动,许多同行非常赞赏。自此我们在臭氧领域也无须依赖国外了。”谈到这项成就时,陈健的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
  作为一名科学家,陈健用自己的创新攀爬科学技术的“台阶”,其公司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他的正确决策。氮氧化物、硫氧化物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脱硫脱硝是我国治理大气问题的重要手段,而当时国内许多炼油企业的脱硝问题非常严峻。2012年10月,陈健率队研制成功的超百公斤级大型臭氧发生器在中石化南京金陵炼油厂尾气脱硝工艺中投产成功,该装备单台臭氧产量世界第二,性能指标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我国现在大气脱硫脱硝、治理雾霾,以及各种工业污水的深度处理提供了国产高性能重大装备的保障。在臭氧技术的助力下,我国的污水治理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如今,通过高级氧化技术,能够实现将非常难降解的工业污水转化为清澈的河水,继而排放到河中。
  陈健的公司率先将相关设备大规模生产并投产使用,引领了行业方向,也树立了标杆,使臭氧高级氧化技术工艺成为我国目前处理难降解工业污水处理的主流技术。2017年,陈健的科研项目“城市大规模再生水系统多品种高标准水质保障技术及应用”获得生态环境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18年,项目“城市集中式再生水系统水质安全协同保障技术及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在陈健的带领下,福建新大陆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拥有了45项国内外发明专利、123项实用新型专利,成为国内首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和空气治理关键技术与系列大型装备的产业化基地,也是大型臭氧发生器国产化的核心企业,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为我国“紫外C水和空气消毒设备产业化基地”“国家大型环保设备臭氧发生器国产化基地”,被人事部授予“国家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单位”,连续5年被评为“国家环保骨干企业”。2014年至2018年,新大陆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产值超过10亿元。
  转型发展 成效显著
  经过近20年的企业实践,陈健对机械制造、化学过程、细菌病毒消杀、水和空气污染物治理、电子数字控制等知识的运用游刃有余,加之国内形势的变化,陈健认为,新能源是值得深入探索的又一块领域,于是又着手创办了一家新的高新技术企业——福建福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福夏科技”)。2018年,陈健担任福夏科技的董事长兼总工程师,由其带领团队主导的项目“紫外/光催化复合物体表面消杀机”获得“优秀产品奖”证书。
  福夏科技致力于国际先进的现代大型臭氧发生器研造技术、现代紫外C消毒,以及高级氧化技术和新能源的研究和应用。在立足环保消毒事业的基础上,福夏科技的工作重心放在新能源电池的研发上,陈健开始在大容量储能电芯制造和通用动力电池模组和储能设备领域加以创新,没想到仅两年多就小有成绩。
  “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之际,我临危受命,针对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的表面消毒,组织团队生产专业的紫外线消毒设备。过去,我们主要做水和空气的消毒,这是首次接触固体消毒,整个团队没日没夜地奋战两周,最终顺利完成任务。”陈健告诉记者,那时正逢春节,工厂普遍放假,生产与货运成为棘手的问题。面对现实挑战,福夏科技想方设法地把事情做成,让政府放心,让人民群众能够更早地获得保障。
  2020年1月29日,福夏科技向福州市红十字会首期捐赠空气消毒机35台,合计人民币30万元,专项用于福州新冠疫情防控工作。2021年,陈健被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系统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福夏科技生产的紫外线消毒设备在入境行李及设备消杀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保障了冬奥会的顺利开展。2022年3月,福夏科技助力泉州防疫工作,支援新冠消杀设备4台,合计金额100万元。2022年4月,一批由福夏科技捐赠的冷链紫外光催化复合消杀机及汉特云的智能消杀机器人等科技智能消杀设备紧急启程运往上海,用于上海市的方舱医院、会议中心、海关等公共场所的环境及进口物资的消杀。2 022年4月,福夏科技向宁德支援新冠消杀设备6台,合计金额150万元… …
  “3年的消杀事业后,我们终于能闲下来,工作重心又回到新能源事业上,投入锂电池的研究。关于锂电池的研究是中国未来重大的研究方向,很多企业都在做,我们必须做出自己的创新点,形成独特的优势,才能在行业中有竞争力。”陈健表示。
  近年来,福夏科技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科研课题,获得近30项国内专利,陈健也参与多项国标、行业标准的编写工作。如今,福夏科技的研究中心,汇聚了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海内外精英,以及来自各行业经验丰富的专家、工程师,具有丰富的技术应用转化研发经验和产品设计创新能力。
  福夏科技拥有臭氧发生器运行测试的实验平台、紫外C消毒系统的试验验证及设备性能测试平台、先进的生化实验中心、紫外灯管性能测试中心、新能源储能技术研发中心,以及从事产品质量鉴定和使用效果检测所必备的大型生物、化学和电子物理检测实验室。同时,拥有国际先进的机械加工设备和生产车间、先进的生产工艺、一流的生产线,有快速和批量供货的能力,具备零缺陷、高质量地规模化定制生产的资质。
  陈健以自身自立自强的经历,呼吁想要为国家未来的发展贡献创新力量的下一代,从小树立雄心壮志,坚信“有志者事竟成”,以志向驱动创新创造,通过实践建立自信,最终收获成功。
  (来源:就业与保障杂志 原题:《初心如磐拓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