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龙岩探索“企业说了算”人才评价机制
激活老区振兴“第一资源”
  本报讯 近年来,龙岩市从市场化导向着手,破解人才评价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 四唯”局限,率先在高层次人才、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方面突破“唯头衔论”桎梏,探索“企业说了算”的多元化评价机制,构建以实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人才标准从“行政主导”到“企业主体”转变,为老区振兴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创新制度设计 打造“企业点将、政府认账”改革模式
  通过改革激发人才活力,龙岩市人才总量突破52万人,省市高层次人才认定数量同比增长15%,人才队伍结构持续优化,与重点产业匹配度显著提高。
  强化政策倾斜。出台《龙岩市人才自主评价认定实施办法(试行)》等,赋予7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人才自主认定权,涵盖金铜、电子信息、建筑新材料等县域重点产业链,形成“企业推荐、政府备案”的工作机制。2024年政策实施以来,已有200余家企业获得自主评价资格。
  深化供需对接。建立企业需求导向的评价机制,推动人才评价标准与岗位需求紧密结合。通过深入企业调研,精准把握产业需求,认定的高层次人才实现与技术需求100%,技能人才岗位匹配度超95%,有效促进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创新考核评价。突破传统评审方式,引入项目成果、技术突破、经济效益等量化指标,突出实际工作成效和解决问题能力,将人才评价权交给用人主体,建立以能力、业绩、贡献为核心的评价指标体系,树立重实绩、重能力的鲜明导向。
  实行分类评价 开辟“高精尖缺、实用人才”评价通道
  龙岩市人才评价改革助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耦合,近2年,自主评价认定人才带领企业申报专利超350项。
  开展高层次人才企业自主认定。允许重点企业自主认定急需紧缺人才,经认定符合条件人才可直接入选省、市级人才。2025年,75名实用型人才通过自主认定,带动企业研发投入增长35%,其中,紫金矿业通过自主认定引进的5名高层次人才,帮助企业解决关键技术难题12项,充分体现“评得准、用得好”的改革成效。
  开展企业特殊人才职称评审。开辟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对解决重大技术难题的骨干人才放宽学历、资历限制。近2年来为82名特殊人才评定职称,其中德尔科技6名人才参与10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获16项国家级奖项,彰显了以实际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标准优越性。
  开展技能人才企业自主评价。授权企业制定评价规范,推行“过程化考核+业绩评审”模式。紫金矿业823名技能人才通过自主评价获得相应等级,如1名初中文化的老钳工因破解进口设备维修难题,被破格认定为高级技师,享受年薪30万元待遇,体现了“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改革理念。
  健全长效机制 形成“市场主导、企业自主”评价格局
  龙岩市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用人主体真正成为人才评价主体,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人才标准从“行政主导”向“企业主体”转变。突出实际贡献和市场价值,企业根据产业发展需要自主制定评价标准,实现人才评价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形成“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就评价什么人才”的良好局面。
  政府角色从“事前审批”向“事后服务”转变。政府部门主动转变职能,建立“企业自主评价、行业自律管理、政府宏观指导”的工作机制,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资源对接、权益保障等服务,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
  企业主体从“被动接受”向“主动作为”转变。通过赋权赋能,企业根据发展战略自主开展人才评价、培养和使用,建立内部人才成长通道,激发企业用人主体意识和责任担当,形成“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的良性循环。近2年,企业关键技术骨干流失率下降至5%以下,形成近悦远来的良好人才环境。 (通讯员 邱小尧 郭书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