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卫士”,使命必达!
“120”,被誉为城市的“生命线”,承载着一个城市数百万人口在面临紧急救援、灾难、病痛等生命威胁时“生还”的希望。无论晨曦中,还是夜色下,只要有120救护车穿行在大街小巷,就必定有这么一群人,和时间赛跑,和死神争先!而他,从业以来,就一直冲锋在守护生命的第一线,牢记护佑生命的初心,坚守医者仁心的职业信仰。
他是陈锋,从事急诊工作逾33年,现为福建省立医院副院长、福建省急救中心主任、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福建)队长、中国急诊医师协会常务委员、中华急诊医学会全国委员、中华灾难医学会常务委员、中国急诊专科医联体副主席。陈锋熟悉内科危重症的临床处置,在心肺复苏、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急症等救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潜心于院前急救的建设与管理方面的研究,多次参与组织与实施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紧急救援。参加工作以来,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50余篇论文,并获得多项奖项。2020年11月,陈锋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福建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从医初衷,永不言弃
为何选择从医?陈锋说,这是儿时的理想与愿望。小时候,他生病到医院就医,看到身穿白大褂的医护人员认真忙碌的样子,觉得非常了不起,心中种下了对医生这个职业崇敬、向往的种子。大学毕业后,他毅然选择了急诊科,希望成为一名为患者解除病痛的医生。
急诊室的工作急难险重,自1987年入行,陈锋在这里挥洒了33年的汗水和青春。不但要做好临床工作,还要兼顾教学、科研工作,不断学习最前沿的临床知识,向广大民众推广急救的科普知识。“因为接诊的患者病情都非常危重,短时间内必须立即评估病情和抢救,有时候短时间内抢救室同时来5~6个危重病人,我们连吃饭、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恨不得有三头六臂。”陈锋说。
在陈锋看来,作为医生,实际工作中需一直践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时刻把病人的痛苦放在心上。2005年,某研究机构发生光气中毒事件,当时共有560多人直接接触光气,出现临床症状的超过400例,救治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当面临被二次染毒的风险时,陈锋和其他医务人员始终没有退缩,战斗在一线,成功挽救了中毒者生命,没有一人死亡,创造了奇迹。但在此期间,有65名医务人员二次染毒。这次急救经历给陈锋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更让他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以及医务人员重大的责任。
目前,福建省急救中心拥有急诊科、120指挥调度中心、急诊抢救室等10余个临床科室,急诊彩超室、急诊放射科、急诊CT室等6个独立设置的辅助科室,还开设了完善信息化的院前院内一体化的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卒中中心等,急救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福建省急救中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奋斗路程,我们所采取的依托型急救中心模式,在全国急救中心采用率达82%,这是十分让人自豪的,同时我们也是全国最早开办急诊医学本科教育的单位。”陈锋说,最让他欣喜的是工作获得了人民群众的肯定,所在医院获得全国群众满意的医疗机构的称号。
“生命是脆弱的,一个疾病,一次突发事件,都可能让生命逝去;生命也是顽强的,人类始终和疾病作斗争,医生要做的,就是一直和病人携手战斗。”
全力以赴,打赢抗疫攻坚战
庚子年春,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陈锋作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福建)队长,也是福建省派出的第八批援鄂医疗队省立医院领队。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他义无反顾成为“逆行者”。
2月的武汉,寒气袭人。原本1000多万人口的城市变成了一座空城,路上基本没有人、也没有车,让人心生悲凉,这是陈锋初到武汉的感受。
据陈锋介绍,他带领的援鄂医疗队是整建制队伍,在出发前就做了打攻坚战的准备。“在人员配备上,队伍由138人组成,包括重症医学、急诊医学、感染病学、呼吸病学、心血管病、中医科等专科医生,还有院感、放射、超声科等医技人员,护理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是一支应急性强、综合实力突出的多学科队伍;在设备上,医疗队携带了ECMO、呼吸机、除颤监护仪、便携式超声仪、心电图机等救治设备,可以临时组建重症医学科;在保障上,携带了一定量的防护服、口罩、常用药品等,可以满足短期需求。”
出发前,陈锋和医疗队其他同事心中都曾因未知而感到不安。他直言:“新冠肺炎是一种全新的疾病,它的发病机制、诊疗措施,甚至个人防护,在当时都是不太明确的,作为对病情最了解的医务人员,要说不害怕、不担心,那是不可能的。但既然穿上了白大褂,奔赴在最前线,容不得再多想,唯一的信念就是全力以赴救治病人。”
陈锋回忆,在武汉期间,尽管队伍有138人,但每天仍需排三个班次,每次进驻时间6~8小时,这几个小时里队员们全程穿着密闭厚重的防护服,病人又极其危重,因此工作强度非常大。尽管是寒冷的冬天,队员们下班后也是衣衫尽湿。
当问及此次援鄂行动中遇到的难题时,陈锋坦言:“一入武汉,医疗队就面临三个困难:第一,按国家卫生健康委要求,我们于抵达的第二日下午4时必须接管64张床位重症病区,此时距医疗队抵达驻地刚过20小时;第二,防护培训时间的压缩;第三,全新的环境、全新的病房、全新的病情、全新的流程……”
面对这些困难,陈锋一方面迅速动员,激励大家用强烈的职业使命感克服困难、战胜恐惧,迅速投入战斗,与病魔抢时间。同时即刻改变培训模式,采取全员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由医疗队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现场培训为主,并邀请医院前期抵达的医疗队同事现身说法、讲述经验,按进驻医院的医护组顺序针对性强化,做到人人过关。另一方面,他坚持“领导带队、党员在前”的原则,迅速进入隔离病房,边熟悉病房流程,边启动临床诊疗,医疗队按照危险分层迅速分组、分级管理,大家紧密配合,迅速完成了病人接收、安置、救治、安抚的全过程。
据了解,这支医疗队一共收治患者90人次,其中重型、危重型达85%。经过精心治疗,危重型、重型转轻型比例达70%,治愈出院超过50%,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心系一线,温暖后方
在武汉的每一天,陈锋都感到十分难忘,他们争分夺秒地救治病人,也时时刻刻被武汉人民感动着。2020年3月10日,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北武汉,考察疫情防控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极大地温暖了人心、增强了信心、凝聚了民心。“当时,听到习总书记要亲临武汉考察的消息,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医疗队领队、临时党支部书记,我很激动,也非常感动,感觉总书记的心与全国人民的心,与医务人员的心是连在一起的,感觉几十天的努力和拼搏都值了。”
作为医生,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家人的担心与不舍在所难免,但纵有万般不舍,也抵不过责任在肩。陈锋表示,他与队员们在前方放不下的也是浓浓的亲情,会通过多种方式时常与家人联系报平安。
有人用取得战果来形容陈锋此次带队援鄂行动的成功,但在陈锋看来,用收获这个词更为合适。他表示,最大的收获是救治了大量病人,收获了顽强的战斗意志和深厚的战斗友谊,同时也收获了病人的认可和同行的首肯。
2020年3月31日,陈锋团队接到上级指示,于当天撤离武汉。“圆满完成援鄂任务,当地赠送给我们凯旋旗,我们使命必达!”陈锋说,刚到武汉时的紧张、踌躇、悲凉,也全部消散了。“这是一段非常难忘的人生历程,让我更加坚定了从医的坚定信念,坚定了服务人民健康的人生理想。”
陈锋的实用“医嘱”
针对当前的疫情防控情况,陈锋给我们开出了一份实用“医嘱”:首先,做好各项防控措施,戴口罩、常洗手都是非常有效的预防手段;其次,尽量少去人群密集场所,减少人员大面积流动,不聚众、少集会;最后,近期出现了一些因冷链传播的本土病例,说明物传人的风险在提高,也应引起高度重视。(通讯员 邢桂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