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的生活都与漆融合在一起
2019年11月,时任福建省委书记于伟国率领福建省代表团出访日本,将一幅文创漆艺作品《家园·三坊七巷》,作为省礼赠予日本福建经济文化促进会保存留念。
《家园·三坊七巷》漆艺作品描绘了老福州的坊巷纵横、白墙瓦屋和曲线山墙,布局严谨、匠艺奇巧,融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
该作品由周榕清监制创作。周榕清是福建省漆艺大师、闽江学院美术学院教授、温州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担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漆艺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等职务。
2019年7月5日,外交部福建全球推介活动当天,群贤毕至的外交部南楼,俯仰之间皆“福建元素”。在其中的非遗馆内,周榕清创作的《土楼家园》——以南靖土楼“四菜一汤”为题材的漆画作品夺人眼球。而早在2018年首届“进博会”期间,周榕清的漆画《春和景明》就已惊艳了国家领导人的会客休息室。
周榕清与漆艺的故事,可得慢慢细说。
与漆艺结下不解之缘
画画是周榕清童年最美好的记忆,留学欧洲的老一辈油画家周碧初先生的故居和他家毗邻。由于当时的他年纪太小无缘拜识,但从小便听到许多有关周老先生的传闻和故事,使他萌生成为油画家的强烈愿望。
孩童的周榕清对艺术充满兴趣,就连家里的报纸、剪报都成为他爱不释手的临摹样本。“我平时就拿着家里的报纸、剪报等自己临摹着画,平时用一些课余时间自己画画,像交作业似的,将自己的画交给自己。”周榕清满心欢喜地说。
小学时,周榕清的处女作《农家大肥猪》被老师贴到当时家乡最繁华电影院的橱窗里,当他把这一消息告诉家人和同学时,那种满足感和成就感至今令他难忘,从那时起他绘画的天赋就压抑不住地迸发。
高中时,周榕清因缘进了学校美术兴趣小组,从此,更坚定了一生从事美术行业的信念。“那时候我看到师哥师姐们考上了各类大学,才知道原来凭借艺术也能上大学。当时就觉得,艺术应该就是我的人生目标。”于是,他更加刻苦勤奋,凭着自己的才华,于1991年考上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随后攻读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首届硕士研究生,并于2002年顺利毕业。
人生会有很多转折点,周榕清的艺术生涯也不例外,在习画多年之后,他选择转入漆艺领域深造。
“记得我在上大学三年级时,对中国民间漆艺有着浓厚兴趣,特别喜欢福州脱胎漆器上大漆的高贵质感和表现力,因此白天上油画班课程,晚上偷偷自学漆画,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被大漆‘如漆似胶’地‘粘’住了。因此也将对油画的兴趣逐步转移到漆画创作上。”周榕清回忆道。
漆是典型的东方代表,漆艺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周榕清认为,西方大师与中国人所画作品的差距不是技巧上的差异,而是社会空间、社会环境的差异。因此,他思考着,是否应该选择一个能代表东方的新媒介。
经过重新审视,他最终选择了漆艺。
神奇的是,他早与漆艺有着不解之缘。“我的母亲是一个刷漆工匠。在通常情况下,人体对漆会产生过敏反应。当时我母亲全身过敏得非常厉害,我心里也对漆充满了恐惧。后来要做漆艺的时候,心中还是很迟疑的。因为如果我也像我母亲那样过敏,我估计就很难往下做。后来试了一段时间,发现我竟然不过敏。这其实就是母亲种下了一个因果关系。母亲强烈过敏,身上的抗体刚好传给了我。”
如今的周榕清,已成为当之无愧的漆艺大师。他的漆画《清心》获上海世博会中国美术大展优秀奖,漆画《佛光》在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荣获金奖,漆画《当代—状态》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漆画《古田会议会址》《风展红旗如画》等多幅作品由国家级、省级博物馆、纪念馆收藏……
对漆画来说,每一次易稿,工程量非常巨大。“虽然创作过程包含大量反复性的工作,但这是我自己对艺术和文化的追求,所以我很踏实快乐。每天的生活都与漆融合在一起。”周榕清表示,漆画目前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它来源于油画、版画、国画、雕塑等艺术因素的影响,还未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但作为一种艺术样式,关键还在于要创作出能感动观众的好作品。
在漆艺领域,周榕清依旧在不断探索,也在培养着下一代人,传承漆艺文化,彰显家国情怀。
心怀乡愁的底色
周榕清的漆画创作,大约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1993年至2005年,重在表现对故乡土楼的乡愁、依恋。
第二个阶段,是从2005年至2008年,以土楼作为绘画语言的一种符号,结合传统山水画的特点融合一起,表达他对天地人合的一种思考,代表性作品如《禅意山水系列》。
“第一、第二两个阶段,题材上相承相连,或许可以归为一种乡愁作品,即乡土摹写和山水的思索。”周榕清说。
第三个阶段,则是从2009年至今。由于对外艺术交流渐趋频繁,反过来激发了他对历史文化的多角度多侧面重新认识,他开始从中国古代传统壁画中汲取营养,寻找新的漆画艺术载体,用漆画创作对天、地、人的思考进行诠释。从源自故土的《土楼》系列乡愁作品,到《丝路妙音》系列作品,可以看出在古今中外文化的影响下,周榕清的艺术创作不断否定再否定,但是对艺术追求和人类精神家园,仍然孜孜不倦地守望。
“周榕清的作品充满了诗情画意,充满了纯净和深邃。从自然家园到精神家园,这是周榕清作品的演变轨迹,他的作品叙述着一段段关于历史、民族和家族的记忆,叙述着对故园挥之不去的缱绻眷恋。”著名美术评论家、福建省美协常务理事林公翔评价道。
无论什么时候,周榕清都有心怀乡愁的底色。在他的早期作品中,离家求学的他,乡愁在画笔下成了一座座土楼。后来他离开祖国,前往东京艺术大学做客座研究员。在不同的国度里,此时他的乡愁更为浓重。
“在那里,我对中国的艺术反而产生更大的向往,我在思考中国要如何展示独特的艺术语言,要以什么样的题材作为东西方载体的融合,所以当时就选了一个题材——妙音妙系列。”
在东京艺术大学开办的展览中,他的这系列作品获得许多高级教授和专家学者的好评,而后在许多国际展览中不断呈现。
“我还有一大批作品正在完成中,我准备带着这批作品,在推进‘一带一路’发展的过程中传播东方文化,用漆艺去表现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周教授满是自豪地说。
激情所至,20几年来,周榕清几乎每天早出晚归,有时为了创作夜不归宿,甚至连女儿出生、父母生病时都无法好好地陪伴左右。
“我对艺术的钟情与至爱很少有人会理解,每幅作品我都把它们当成儿女,那种孕育和生产过程中的艰辛和喜悦只有自己才能深切体会。”周榕清感慨道。
“路漫漫其修远兮”,艺术探索之路无疑是艰辛和困苦的。凭着勤奋与执着,周榕清自信,一定还有更多优秀的作品问世。(通讯员 吕晓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