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让放管服提效从减加乘破题——关于进一步优化人社系统营商环境的实践与思考
  近年来,南平市人社系统围绕进一步深化人社“放管服”改革,以企业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点、痛点和堵点作为关键点和切入点,全面提升人社政务服务水平,进而推进南平营商环境的优化。
   着眼“放”做好权力“减”法
  化繁为简促整合。全市人社系统大力整合审批服务事项业务、机构、人员整体入驻行政服务中心或整合成立分中心,实现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2016年来,南平市先后取消审批项目3个,市局下放至各县(市、区)人社局审批服务事项20项,进一步精准提升行政服务水平,有效降低行政服务成本。
  健全清单求规范。全面清理规范南平市人社系统行政权力、公共服务事项,2016年来,先后编制全市人社系统《权责清单》《市、县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通用目录》等目录清单,大力推进审批服务事项细化梳理,推进南平市人社系统审批服务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实现“一网通办”“异地可办”。
  抓好承接重实效。有效做好与省厅衔接,对承接的行政审批事项流程进行全面梳理规范,确保接得住、办得好。
  抓住“管”做好监管“加”法
  南平市人社局制定全市人社系统“双随机一公开”实施方案,建立完善“一单两库”,联动开展跨部门“双随机”抽查。近年来,先后联合市场监管局、住建局等部门开展跨部门“双随机”抽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同时突出数字化监管,充分运用南平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系统,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市场主体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录入系统,实现“双随机”工作全程系统办理,对行政审批权力运行实行全程监控,确保公平、公正、公开。
   盯紧“服”做好服务“乘”法
  通过优化流程、注重便捷,南平市人社局推行套餐式服务,推进事项“跨省通办”、全程网办。
  2016年来,持续对南平市人社系统审批服务事项进行减流程压时限,总承诺时限压缩至448天,平均承诺时限控制在法定时限的13.34%,事项即办率达到74.57%。全市人社系统不断优化整合业务、人员、窗口,集中入驻市行政服务中心或成立分中心,全面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运作模式,让群众“只进一道门,只递一个窗”即可办理。
  以南平市人社系统窗口全面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运作模式为契机,从企业和群众“办成一件事”角度出发,将企业群众生产生活中在特定时点特定情形需办理、日常可打包办理的多个人社服务事项,整合为企业群众眼里“一件事”。推进事项“跨省通办”,2020年10月以来,南平市围绕四省边际城市政务服务高频事项,对接衢州、上饶、黄山等市人社部门,实现四省边际城市企业和老百姓异地办事“跨省通办、一次办成”,目前已实现33项跨省通办事项。推进全程网办,目前南平市人社系统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已达100%,一趟不用跑占比达到70%,最多跑一趟及一趟不用跑事项占比达到94.79%,真正让“数据跑腿”代替“群众跑路”。
  随着“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对政务服务要求不断提高,人社政务服务方面存在不足之处:一方面工作推进不够到位,反映在“简放”还不彻底、“监管”还不合理、“服务”还不到位、“信息”还不畅通。另一方面,工作推进不够平衡,政策消化吸收还不够充分、队伍建设还不够协调,有待在今后工作中加以改进。
  下一步努力方向
  坚持正确工作导向。牢牢把握简政放权是“放管服”改革的基础和前提,放管结合是“放管服”改革的手段和措施,优化服务是“放管服”改革的目的和目标这一重要导向,做到真简真放,减少事前干预,做到科学实施、合理简放,要规范流程,按照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就业等业务板块进行清单编制。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构建以权责清单为基础,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原则,以信用监管为核心,以“互联网+监管”为支撑,以制度链为保障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全面推行跨部门“随机抽查”,推行监管内容标准化。进一步转变理念,将“服务”观念融入到各种制度设计以及“放”“管”等各项具体工作当中,以“服”促进“放”和“管”,推动执法环境持续改善。
  持续优化服务质量。一是探索审批服务便民新路径。以群众企业办事便利度、快捷度、满意度为衡量标准,推动审批服务理念、制度、作风全方位、深层次变革,为群众企业提供“亲人”式贴心服务。二是创新政务服务模式。全面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持续推进“一件事一次办”套餐式服务,在总结提炼已推出“一件事”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持续推出企业开办、退休等“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事项。三是加强“互联网+”人社建设。以南平市人社系统推进“社会保障卡信息平台”建设为契机,构建汇聚人社系统数据横向打通各有关单位数据接口,纵向覆盖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人社服务平台,让“数据流”代替“群众跑”。
  持续强化服务效能。推进人社服务标准化和协同化,大力推进“好差评”工作,真正实现现场服务、网上服务“一次一评”,社会各界综合点评,坚持加强评价数据的综合分析应用。同时结合日常教育、“岗位练兵比武”活动等,从服务对象最关切的地方抓起,从服务对象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扎实推进窗口服务,推动行风建设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