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解产业人才之“渴”清流有实招
  三明市清流县是原中央苏区县之一,目前是全国主要基础氟产品生产基地。经过多年努力,当地摸索出一条以氟新材料产业为主导的发展之路。
  产业升级壮大,人才是关键。但作为山区县,人才外流情况突出,当地氟新材料产业人才结构性供给不足,成为产业发展壮大急需破解的一道难题。
  近年来,清流县通过出台引才措施、依托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促进产学研融合等,多措并举解产业人才之“渴”。
  出台政策
  让外出人才回归
  最近,在清流雅鑫新型超纯系列清洗材料生产项目厂房内,一条年产1万吨电子级氢氟酸、1.5万吨电子级硫酸、0.6万吨硝酸生产线已投产,氨水生产线试产,正在进行氟化铵生产线的设备安装。该项目是省重点项目,总投资7亿元。
  清流县萤石矿资源丰富,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重点围绕氟新材料产业发展,目前已是全国主要基础氟产品生产基地,拥有氟产业规模企业16家。2021年氟新材料产业产值22亿元,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顶梁柱”。
  不断发展壮大的产业,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然而,清流作为山区县,受区位、交通等条件和传统观念影响,人才总量不足、引才难度较大,人才短板逐渐显现。
  “今年投资10亿元的142Kt/a环保型氟产品生产扩建项目已进入土建阶段。”清流县东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莹化工”)总经理徐能武说,企业现有工人450多人,新项目和生产线完工后需要约700人。
  缺人的不只是东莹化工。“我们走访了全县氟产业相关企业,对用工需求进行为期2个月的调研,同时对在外18至55周岁的劳动力进行了解,最后找到约3万人意愿返乡。”清流县委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工委书记单成萍表示,相比外地人才,本地在外人才回归的概率更大。
  在此调研基础上,清流县特别针对新材料人才出台《清流县关于加强化工新材料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进一步加大补贴和奖励。据统计,5个多月来,共有500多名在外人员回到清流,其中在氟新材料产业就业的有162人。
  产教融合
  学校办进工厂里
  东莹化工在清流县扎根20年,生产已从原来的粗放型转向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这对产业工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不少企业现有人员年龄结构偏大,受教育水平偏低,企业自身培养难度大,是人才缺乏的原因之一。”单成萍分析道。
  来自浙江的江红良,2011年从东莹化工浙江总部派到清流。他说,自己原本的知识体系和学历职称都已不够用,虽然此前也想过要自我提升,但一直腾不出时间。
  “2020年,我听说‘二元制’可以不脱产学习就拿到大专学历,立马报了名。”江红良说,理论知识在晚上和周末时间进行线上学习,不影响工作,老师讲的内容契合工作实际,等满三年考试通过并拿到学历后,就能评更高一级职称。
  江红良口中的“二元制”教学,是清流县以本地高级职业中学为抓手,加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办学模式之一。目前,清流县高级职业中学与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黎明职业大学合作进行“二元制”大专人才培养办学,全县共有3家企业68人正在进行“二元制”学历提升。
  此外,该县通过“厂中校”模式,在企业一线培养中专学历化工专业人才,每周四下午送教进厂,让产业工人在岗学习、提升学历,目前两家重点企业共155人参加。 
  资金保障 
  让人才安心工作
  前不久,清流县人才实训基地揭牌,职教实训综合楼开工,学生公寓楼竣工,总投资达5200多万元。
  “这些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完善,为我们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扩容,也为县域企业用工培养更多专业人才。”清流县高级职业中学校长罗海潭表示,设施投入后,学生容纳量能达到1200人,依托氟新材料产业优势,让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训甚至就业,学生进校即进厂,“以东莹化工为例,公司现有员工的四分之一都是我们学校毕业的”。
  培养人才,也要稳固人才。清流县专门设立人才专项资金,每年保障1000万元用于人才工作。同时,按照人才从学习到工作的梯次进行“一条龙”补助,包括就学的生活补贴、本地企业就业后的安家补贴、购房补助、贷款支持等。
  工作于清流温郊乡中欣氟材高宝科技有限公司的周明龙就是受益者之一。“今年3月买房时,听说我们企业工人在购房方面有优惠,各种优惠合计能省2万多元。”周明龙直言,有了新家,更能安心工作。
  在贷款支持方面,清流县开发“福工·人才贷”,授信额度最高30万元,享受贷款利率优惠,目前已办理63笔,金额达到1350万元。(通讯员 林辰 方炜杭 吴火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