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专业人才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强调,弘扬优良办学传统矢志强农报国,努力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专业人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必然依托于一批有情怀、有学识、有视野、有闯劲的青年人才力量。我们要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培养输送更多人才。
  在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业院校肩负着特殊使命,将服务“三农”的种子深植于人才心中,关键在于推动思政教育的创新与深化。要将源远流长的中华农耕文明、波澜壮阔的农业发展历程、新时代以来“三农”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有机融入教学体系。通过讲清理论、讲活实践,打造一门融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于一体的高水平思政课程,实现“红色”基因与“绿色”事业的深度融合。同时,必须强化学科特色,推动思政教育与劳动实践协同育人,通过系统建设耕读教育基地与课程,将课堂延伸至田间地头、农业园区,让人才在亲身体验中了解乡村、贴近农民、熟悉农业,滋养“三农”情怀,锤炼强农兴农的过硬本领。此外,还需精准把握育人契机,入学时通过富有仪式感的“开学第一课”强化专业认同,毕业时上好一堂饱含深情的就业引导课,激励毕业生奔赴乡村一线建功立业。还应广泛整合社会资源,组织开展服务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鼓励青年人才将论文写在广袤田野,让科研成果凝结为农民实实在在的收获。
  近年来,通过西部计划、“三支一扶”、选调生、乡村振兴协理员等基层项目,一批批青年人才深入乡村一线,在服务“三农”、参与乡村发展的过程中施展抱负,从中真切读懂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故事、改革开放的实践历程与新时代的生动篇章。要建好用好乡村振兴“大平台”,把实习实践基地建到乡村振兴的最前沿,推动育人场景从校园课堂延伸至田间地头,实现青年人才与农业、农村、农民的深度互动。结合农时农事与地方实际,系统讲解“三农”发展历程、乡村振兴现状与现实需求,通过组织学生亲身参与、实地观察、动手实践,引导他们将专业知识与乡村发展的真实问题相对接,进一步增强使命担当。
  锻造支撑乡村振兴的骨干师资,是引导人才提升服务能力的关键。要引导农业教师发挥专业所长,投身于技术培训、产业规划、成果转化、乡村治理等实际工作,并将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反哺教学,实现育人水平与服务效能的双重提升。通过开展“人才下沉”、“百师进百村”等活动,建立教师长期对接村镇、开展对口帮扶的机制,鼓励师生组成服务团队,聚焦乡村振兴主战场,以科技力量驱动乡村发展,让青年人才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增长才干。依托院校特色,广泛引入涉农领域的楷模、榜样、技术能手与行业典范走进课堂,担任特聘讲师,以生动事迹与实践经验感染人才,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引领作用,助力人才深化“三农”情感、锤炼过硬本领。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广袤乡村是孕育希望的沃土与施展抱负的天地。要精心打造并持续优化乡村振兴大课堂,源源不断地培育出心系乡土、才为农用的新型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王键 郭素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