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度改革凝聚健康中国的人才力量
近年来,立足“关心爱护医务人员”,从中央到地方,我国医疗卫生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推陈出新,一系列的制度改革增添了医疗卫生人才的“获得感”,激发了他们的活力。
“病毒肆虐暗武汉,孤城遥望金银潭。白衣战士穿银甲,不破病魔终不还。”这是上海一名驰援武汉的医生郑永华写下的明志诗。
在肆虐的疫情面前,无数医务工作者逆危情、行大义,汇聚在抗疫第一线,日夜奋战守护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无数的疾控科研人才,争分夺秒开展研发,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赛跑,为赢取疫情防控阻击战胜利不断增添科技砝码。
广大医务人员,以其大爱无疆的精神和艰苦卓绝的奋斗,又一次向世人证明,他们是人民群众的“健康守门人”,是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对医疗卫生人才发展高度重视,多次作出指示,“要关心关爱广大医务人员”。近年来,立足“关心关爱广大医务人员”,从中央到地方,我国医疗卫生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推陈出新,一系列的制度改革增添了医务人员的“获得感”,激发了他们的活力,也为实现健康中国汇聚了越来越多的人才力量。
补缺口 培养造就更多的“健康守门人”
众所周知,面对“健康中国”的发展目标,我国的医疗卫生人才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以全科医生为例,从数量上看,我国全科医生只有20.9万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1.51人;从质量上看,基层临床医生本科及以上学历不到40%,农村基层比例更低一些,而且多数没有接受过严格、规范的住院医师培训。
有专家指出,产出严重不足、岗位缺乏吸引力是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人才短缺的重要原因。
为培养更多人民群众“健康守门人”,中央及各地区各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针对医疗卫生人才产出严重不足,2010年,国家发改委等5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实施意见》,正式启动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项目。为了吸引更多青年选择学医,近年来,各个省份结合国家政策,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的招生和就业相关计划,政策优惠力度可谓越来越大。以2019年为例,甘肃省定向生最高可降40分,省内卫生院自由调动;贵州放宽条件,从补报考生中录取;海南不受报考批次限制;江西保障就业有编有岗;广西村卫生室订单定向生不受学历限制等。
为改善基层全科医生不足的状况,我国全面提速全科医生培养工作。2011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开启了我国全科医生制度建设步伐。2018年,国家发布《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在落实政策中,各地纷纷拿出地方特色举措。如深圳市全科医生最高可拿30万补助,分5年发放;上海符合条件的可实现5年落户等。
乡村医生处于保障农村群众健康的前沿阵地。自2013年国家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乡村医生养老政策提高乡村医生待遇的通知》起,关于村医待遇、编制、养老等政策纷纷出台,乡村医生队伍逐步走向正规化轨道。如待遇编制问题,部分地区实行“同工同酬”、纳入“备案制管理”或建立“人才编制池”;养老方面也逐渐成型,一些地区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一些地区是给予年资补助或定额补助。在管理上,很多地方采取“县管乡聘村用”,给予乡村医生职业荣誉感。如安徽六安市在人事管理上,核定在岗村医的职称身份,并给予相应待遇,让村医告别半医半农,成为真正的坐班医生。
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很多地方创新举措。如浙江省实施新一轮高层次卫生人才培养工程,扩大高层次卫生人才选拔覆盖面。提高中青年人才在各类卫生人才工程、科研项目中的入选比例。上海探索创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率先建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探索开展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教育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5+3+X”项目)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从而实现了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全面衔接,构建了完善的毕业后医学教育体系。
……
“人才培养机制逐步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等人才培养和医学教育工作不断推进。”“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中期评估报告这样评价。
激活力 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医务人员积极性
“要着力发挥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从提升薪酬待遇、发展空间、职业环境、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关心关爱医务人员身心健康,通过多种形式增强医务人员职业荣誉感,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
“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同时实现同岗同薪同待遇,激发广大医务人员活力”。
……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既给广大医务人员打了一针“强心剂”,更注入一针“安心剂”。
随着时间的推移,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和嘱托,通过项项改革举措逐渐落实,给予广大医务人员更多的“获得感”,也为健康中国的实现凝聚起更为磅礴的力量。
为进一步提升医务人员社会地位、增强医务人员职业荣誉感,2017年,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将每年的8月19日设为“中国医师节”,这是继护士节、教师节、记者节之后经中央批准的第4个行业专属节日。
为进一步提升医务人员的薪酬待遇,各地纷纷细化政策,贯彻落实“两个允许”。如广东省出台《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制度的意见》,将“两个允许”细化成“六个允许”:允许突破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调控水平,按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允许根据县(市、区)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考核结果,适当调整绩效工资总量;允许按规定提取上年度收支结余部分用于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允许结合实际需要,在奖励性绩效工资中设立加班补助、值班补助等子项目;允许在核定的总量内自主确定内部绩效分配办法,自主确定基础性与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允许对高层次人才或单位急需紧缺人才单列申报绩效工资,探索实施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市场化薪酬分配方式。
为进一步为医务人员减负,2019年6月,国家卫健委专门下发《关于印发卫生健康系统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措施的通知》,提出医疗机构可以采取招聘科研或临床秘书、助理等方式分担事务性工作,简化科研报批报销流程等措施,为临床医务人员减负。按照通知,各地提出了更为具体的措施,在基层医务人员填表、指标、日常工作等方面均有体现。如云南省卫健委制定10项为基层医务工作人员减负措施,除了减少填表、精简文件等常规操作外,还提出每年开展1次乡村医生疗休养活动、村医免费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等措施。
职称晋升是广大医务人员共同的诉求。为更科学、公正地评价医疗卫生人才,畅通他们的职称晋升渠道,我国一直高度重视该领域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如2016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专门对医疗卫生人才评价进行了规定,强调强化医疗卫生人才临床实践能力评价,合理确定不同医疗卫生机构、不同专业岗位人才评价重点。对主要从事临床工作的人才,重点考察其临床医疗医技水平、实践操作能力和工作业绩,引入临床病历、诊治方案等作为评价依据。对主要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才,重点考察其创新能力业绩,突出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能力。对主要从事疾病预防控制等的公共卫生人才,重点考察其流行病学调查、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疾病及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等能力。另一方面,则注意职称评审权的下放,如浙江省从2018年起,将卫生高级职称评聘权限下放到三级医院、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牵头医院等级为二甲(含)以上的县域医共体,实行单位自定标准、自主评聘、自主发证。
为进一步提升医务人员发展空间,除了职称评价制度改革外,我国还出台政策,鼓励医师全职、兼职开诊所。如2019年5月国家发布《关于促进诊所发展试点的意见》,将诊所设置审批备案制管理,在北京、上海、沈阳、南京、杭州、武汉、广州、深圳、成都、西安进行试点。在2019年8月,该项举措就在北京落地。沈阳市简化审批流程,材料齐全当天就能营业。
……
“要关心关爱广大医务人员,他们夜以继日、连续奋战,非常辛苦,也有医务人员不幸被病毒感染,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体现了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生活、安全、人文关怀都要保障到位。”2月10日在北京调研疫情防控情况时,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注入强大信心,也极大地鼓舞了医务工作者们的士气。
“疫情不退,我们不退!”医务工作者们的铮铮誓言,是重大时刻吹响的号角。“你守护大家,我们守护你”,各地各部门正以扎实的改革、扎实的举措,为广大医疗卫生人才冲锋陷阵构筑坚实后盾。
2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改善一线医务人员工作条件切实关心医务人员身心健康若干措施》,就关爱保护一线医务人员,在落实一线医务人员相关待遇、开展及时性表彰奖励、疫情防控医疗机构紧急补充工作人员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特殊的措施。
“最大限度发挥好政策效能,更好地保护和关爱广大医护人员,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的保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人说。
(《中国人才》)
“病毒肆虐暗武汉,孤城遥望金银潭。白衣战士穿银甲,不破病魔终不还。”这是上海一名驰援武汉的医生郑永华写下的明志诗。
在肆虐的疫情面前,无数医务工作者逆危情、行大义,汇聚在抗疫第一线,日夜奋战守护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无数的疾控科研人才,争分夺秒开展研发,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赛跑,为赢取疫情防控阻击战胜利不断增添科技砝码。
广大医务人员,以其大爱无疆的精神和艰苦卓绝的奋斗,又一次向世人证明,他们是人民群众的“健康守门人”,是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对医疗卫生人才发展高度重视,多次作出指示,“要关心关爱广大医务人员”。近年来,立足“关心关爱广大医务人员”,从中央到地方,我国医疗卫生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推陈出新,一系列的制度改革增添了医务人员的“获得感”,激发了他们的活力,也为实现健康中国汇聚了越来越多的人才力量。
补缺口 培养造就更多的“健康守门人”
众所周知,面对“健康中国”的发展目标,我国的医疗卫生人才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以全科医生为例,从数量上看,我国全科医生只有20.9万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1.51人;从质量上看,基层临床医生本科及以上学历不到40%,农村基层比例更低一些,而且多数没有接受过严格、规范的住院医师培训。
有专家指出,产出严重不足、岗位缺乏吸引力是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人才短缺的重要原因。
为培养更多人民群众“健康守门人”,中央及各地区各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针对医疗卫生人才产出严重不足,2010年,国家发改委等5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实施意见》,正式启动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项目。为了吸引更多青年选择学医,近年来,各个省份结合国家政策,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的招生和就业相关计划,政策优惠力度可谓越来越大。以2019年为例,甘肃省定向生最高可降40分,省内卫生院自由调动;贵州放宽条件,从补报考生中录取;海南不受报考批次限制;江西保障就业有编有岗;广西村卫生室订单定向生不受学历限制等。
为改善基层全科医生不足的状况,我国全面提速全科医生培养工作。2011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开启了我国全科医生制度建设步伐。2018年,国家发布《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在落实政策中,各地纷纷拿出地方特色举措。如深圳市全科医生最高可拿30万补助,分5年发放;上海符合条件的可实现5年落户等。
乡村医生处于保障农村群众健康的前沿阵地。自2013年国家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乡村医生养老政策提高乡村医生待遇的通知》起,关于村医待遇、编制、养老等政策纷纷出台,乡村医生队伍逐步走向正规化轨道。如待遇编制问题,部分地区实行“同工同酬”、纳入“备案制管理”或建立“人才编制池”;养老方面也逐渐成型,一些地区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一些地区是给予年资补助或定额补助。在管理上,很多地方采取“县管乡聘村用”,给予乡村医生职业荣誉感。如安徽六安市在人事管理上,核定在岗村医的职称身份,并给予相应待遇,让村医告别半医半农,成为真正的坐班医生。
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很多地方创新举措。如浙江省实施新一轮高层次卫生人才培养工程,扩大高层次卫生人才选拔覆盖面。提高中青年人才在各类卫生人才工程、科研项目中的入选比例。上海探索创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率先建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探索开展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教育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5+3+X”项目)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从而实现了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全面衔接,构建了完善的毕业后医学教育体系。
……
“人才培养机制逐步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等人才培养和医学教育工作不断推进。”“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中期评估报告这样评价。
激活力 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医务人员积极性
“要着力发挥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从提升薪酬待遇、发展空间、职业环境、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关心关爱医务人员身心健康,通过多种形式增强医务人员职业荣誉感,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
“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同时实现同岗同薪同待遇,激发广大医务人员活力”。
……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既给广大医务人员打了一针“强心剂”,更注入一针“安心剂”。
随着时间的推移,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和嘱托,通过项项改革举措逐渐落实,给予广大医务人员更多的“获得感”,也为健康中国的实现凝聚起更为磅礴的力量。
为进一步提升医务人员社会地位、增强医务人员职业荣誉感,2017年,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将每年的8月19日设为“中国医师节”,这是继护士节、教师节、记者节之后经中央批准的第4个行业专属节日。
为进一步提升医务人员的薪酬待遇,各地纷纷细化政策,贯彻落实“两个允许”。如广东省出台《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制度的意见》,将“两个允许”细化成“六个允许”:允许突破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调控水平,按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允许根据县(市、区)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考核结果,适当调整绩效工资总量;允许按规定提取上年度收支结余部分用于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允许结合实际需要,在奖励性绩效工资中设立加班补助、值班补助等子项目;允许在核定的总量内自主确定内部绩效分配办法,自主确定基础性与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允许对高层次人才或单位急需紧缺人才单列申报绩效工资,探索实施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市场化薪酬分配方式。
为进一步为医务人员减负,2019年6月,国家卫健委专门下发《关于印发卫生健康系统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措施的通知》,提出医疗机构可以采取招聘科研或临床秘书、助理等方式分担事务性工作,简化科研报批报销流程等措施,为临床医务人员减负。按照通知,各地提出了更为具体的措施,在基层医务人员填表、指标、日常工作等方面均有体现。如云南省卫健委制定10项为基层医务工作人员减负措施,除了减少填表、精简文件等常规操作外,还提出每年开展1次乡村医生疗休养活动、村医免费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等措施。
职称晋升是广大医务人员共同的诉求。为更科学、公正地评价医疗卫生人才,畅通他们的职称晋升渠道,我国一直高度重视该领域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如2016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专门对医疗卫生人才评价进行了规定,强调强化医疗卫生人才临床实践能力评价,合理确定不同医疗卫生机构、不同专业岗位人才评价重点。对主要从事临床工作的人才,重点考察其临床医疗医技水平、实践操作能力和工作业绩,引入临床病历、诊治方案等作为评价依据。对主要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才,重点考察其创新能力业绩,突出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能力。对主要从事疾病预防控制等的公共卫生人才,重点考察其流行病学调查、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疾病及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等能力。另一方面,则注意职称评审权的下放,如浙江省从2018年起,将卫生高级职称评聘权限下放到三级医院、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牵头医院等级为二甲(含)以上的县域医共体,实行单位自定标准、自主评聘、自主发证。
为进一步提升医务人员发展空间,除了职称评价制度改革外,我国还出台政策,鼓励医师全职、兼职开诊所。如2019年5月国家发布《关于促进诊所发展试点的意见》,将诊所设置审批备案制管理,在北京、上海、沈阳、南京、杭州、武汉、广州、深圳、成都、西安进行试点。在2019年8月,该项举措就在北京落地。沈阳市简化审批流程,材料齐全当天就能营业。
……
“要关心关爱广大医务人员,他们夜以继日、连续奋战,非常辛苦,也有医务人员不幸被病毒感染,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体现了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生活、安全、人文关怀都要保障到位。”2月10日在北京调研疫情防控情况时,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注入强大信心,也极大地鼓舞了医务工作者们的士气。
“疫情不退,我们不退!”医务工作者们的铮铮誓言,是重大时刻吹响的号角。“你守护大家,我们守护你”,各地各部门正以扎实的改革、扎实的举措,为广大医疗卫生人才冲锋陷阵构筑坚实后盾。
2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改善一线医务人员工作条件切实关心医务人员身心健康若干措施》,就关爱保护一线医务人员,在落实一线医务人员相关待遇、开展及时性表彰奖励、疫情防控医疗机构紧急补充工作人员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特殊的措施。
“最大限度发挥好政策效能,更好地保护和关爱广大医护人员,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的保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人说。
(《中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