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开在车间一线的“纺织之花”
在福建省南纺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里,挡车工、技师林玲正来回穿梭在一排排机器之间,弯腰低头熟练地给纱打结头。
时光如梭,30多年来,林玲坚守车间一线,在六尺机台上编织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也谱写了人生的华美乐章。她连续多年破织布挡车喷气断经、断纬单项纪录,2006年获“福建省棉纺织行业技术能手”称号;2007年获“福建省技术能手”称号和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2009年获“南平市第七批优秀人才”称号;2010年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013年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称号。她还曾作为党的十八大代表,为行业发展和民生建言献策。
“当工人就当优秀的,干活儿就干一流的”
南纺织布厂准整车间里,机器昼夜无休地轰鸣着。闷热的车间,普通人站几分钟就受不了,在嘈杂的机器声里,两个人面对面说话得大声“吼”。作为纺织厂最艰苦的岗位,织布车间三班轮流倒,林玲在这样的岗位上坚守了30多年。她周而复始地围着织布机转,每天8小时工作期间,需要来回巡视8~10台织机,处理断经、断纬等情况。织机织布时会遇上断经等情况,如果不及时把线头结起来,就会出现次品。林玲每分钟可以处理40多个结头,不仅速度快,而且质量高。
纺织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薪资不高,招工难,招挡车工更难,人称“女不进纺,男不进矿”,虽是戏言,却折射出其中艰辛。
17岁那年,林玲进入南纺成为一名织布挡车工。父母心疼女儿,怕她吃不了三班倒的辛苦,她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豪气说:“我不怕苦,也不怕上夜班!”父母见她如此坚决,便嘱咐她一定要将工作做好。
当新鲜感被时间冲淡,当灿烂的笑容被高强度劳动、闷热、震耳的噪音湮没,林玲却暗暗发誓:“当工人就当优秀的,干活儿就干一流的。”
林玲一直用“最好”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刚上班那会儿,别人一天练接线头花半个小时,她要花1个小时,还在自己两只胳膊上各悬一个七八斤的重锤,练得手指上都是线勒出的血印。她虚心向师傅们请教,细心揣摩各种操作方法,下班后继续苦练操作技能,只用了半个月就完成了别人两个月才能做到的顶岗。3个月后,她就在操作织机上成为车间姐妹们的“排头兵”。“其实就是多下了些笨功夫呗。”林玲说。
谈起林玲,二布机车间主任卞谦平赞不绝口:“林玲不仅性格开朗,积极向上,而且工作踏实,钻研技术有一股‘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劲儿。”
功夫不负有心人,林玲成为厂里能独“挡”一面、技术全面的挡车工。2005年,南纺新上喷气织机,面对新设备、新技术,她除了向技术人员请教,还自学了喷气织机工作原理等理论知识,根据喷气织机运转特点摸索总结出“一比二巡回路线”操作法,被公司采纳并推广应用。30多年来,她做过摆梭、挡车等多个岗位,操作过有梭、箭杆等多种织机,上手都很迅速,并熟谙不同布料的织布要求。
勤学苦练,屡创新标成能手
知识出技能,新绿领春风。林玲进厂时仅初中毕业,她深知自己在知识上的欠缺,便挤出时间,啃了好多大部头的专业书。她常说:“时代在进步,技术在发展,只有走在前头,做一个有知识的当代工人才能干好工作。”
针对车间翻改,0.6P弹力品种出现的经向断头、跳纱、断经不关车、坏车、停台增多等质量问题,她每天提前40分钟进车间,做好机台卫生等各项交接工作;班中及时做好织轴质量和布面质量的巡回检查,及时理顺绞头和经向杂物,认真检查跳纱、跳花、杂物等疵点,防疵捉疵,开好每台车、织好每寸布。2009年,她全年超产24000米、下机匹分0.65分、疵布率0.63匹/千米,三项产质量指标全车间第一名。
经勤学苦练,她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操作法:“两个认真、四个到、五个字、五个好”。“两个认真”即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认真检查每一寸纱每一寸布;“四个到”即人到、心到、眼到、手到;“五个字”即细(心细)、稳(动作稳)、尖(眼尖)、敏(听觉反应灵敏)、快(手脚快);“五个好即操作及检查机械好、交接班工作好、灵活机动处理停台好、巡回时间配合好、机械性能掌握好。
南纺每月都有不定期的“月测定”,林玲负责的织布车位总是事故最少的,而她处理起事故来,速度又是最快的。由于技术过硬,她一个人可以挡车10台,比一般水平多3~4台,月产布匹3万多米,产量超过先进指标1倍。
在公司开展的各项劳动竞赛活动中,她多次取得万米无疵布的好成绩,并连续多年打破公司操作运动会纪录。
2006年8月,她参加福建省棉纺织行业织布(喷气织机挡车)职业技能比赛勇夺桂冠,被授予“省棉纺织行业技术能手”称号,还荣获全国纺织职业技能比赛“优秀选手”。她连续五年获得操作技术运动会单项第一名,连续四年获得全项第一名,连续四年打破由自己创造的操作运动会两项纪录。
手把手传帮带,推动企业发展
林玲为人厚道、诚恳。她带徒弟坚持手把手地帮教,为帮助新员工尽快掌握生产技术,经常放弃休息时间到车间辅导新员工。
入厂第二年,她就开始带徒弟了。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她不计个人得失,“我要让大家一起比学赶超,共同进步。”“把我的技术回报给我们厂。”这些年,林玲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无私地把技术传授给新招或新转岗的员工。至今她共带了数百名徒弟,其中数十人已成为公司级技术尖子、操作能手,她也被大家尊称为“最会带徒弟挡车工”。
在大家心里,她的技能水平早已“无可挑剔”,而更让大家心服口服的是:她如沐春风的传帮带方式,为企业的整体技能水平注入无数正能量。
鞠彦华是林玲在1987年带的徒弟。林玲当时手把手教了她一个多月,纺织车间噪音大,她就贴着耳朵耐心地讲;车位出了事情,她马上跑过去指导排除。一天下来,嗓子哑了,衣服湿透了,腿也跑酸了,可她毫无怨言。如今鞠彦华也成了厂里的技术能手,她说,“玲姐把自己的经验和体会无私地教给我,现在我遇到技术难题,还去找她,我们不仅是师徒,还是好姐妹。”
跟林玲一起进厂的很多姐妹都转到管理岗位了,以她的条件,也早就可以调整岗位,但她舍不得离开一线。“我已经熟悉一线的一切,当一线工人、带徒弟感觉很好,没必要离开。”这样的低调和从容,在她身上融为一体。
奇迹向来以汗水铺路,巡回在织机间34年,林玲累计走的路程足以绕地球好几圈。她身上始终充盈着对岗位和事业的热爱,散发着新时代知识型技能人才的独特魅力。
“作为一名一线工人,我目前要做的,就是带出更多的徒弟,把我的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并和他们一起,用创造性的辛勤劳动,推动企业发展。”林玲说。(通讯员 仇天剑)
时光如梭,30多年来,林玲坚守车间一线,在六尺机台上编织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也谱写了人生的华美乐章。她连续多年破织布挡车喷气断经、断纬单项纪录,2006年获“福建省棉纺织行业技术能手”称号;2007年获“福建省技术能手”称号和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2009年获“南平市第七批优秀人才”称号;2010年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013年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称号。她还曾作为党的十八大代表,为行业发展和民生建言献策。
“当工人就当优秀的,干活儿就干一流的”
南纺织布厂准整车间里,机器昼夜无休地轰鸣着。闷热的车间,普通人站几分钟就受不了,在嘈杂的机器声里,两个人面对面说话得大声“吼”。作为纺织厂最艰苦的岗位,织布车间三班轮流倒,林玲在这样的岗位上坚守了30多年。她周而复始地围着织布机转,每天8小时工作期间,需要来回巡视8~10台织机,处理断经、断纬等情况。织机织布时会遇上断经等情况,如果不及时把线头结起来,就会出现次品。林玲每分钟可以处理40多个结头,不仅速度快,而且质量高。
纺织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薪资不高,招工难,招挡车工更难,人称“女不进纺,男不进矿”,虽是戏言,却折射出其中艰辛。
17岁那年,林玲进入南纺成为一名织布挡车工。父母心疼女儿,怕她吃不了三班倒的辛苦,她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豪气说:“我不怕苦,也不怕上夜班!”父母见她如此坚决,便嘱咐她一定要将工作做好。
当新鲜感被时间冲淡,当灿烂的笑容被高强度劳动、闷热、震耳的噪音湮没,林玲却暗暗发誓:“当工人就当优秀的,干活儿就干一流的。”
林玲一直用“最好”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刚上班那会儿,别人一天练接线头花半个小时,她要花1个小时,还在自己两只胳膊上各悬一个七八斤的重锤,练得手指上都是线勒出的血印。她虚心向师傅们请教,细心揣摩各种操作方法,下班后继续苦练操作技能,只用了半个月就完成了别人两个月才能做到的顶岗。3个月后,她就在操作织机上成为车间姐妹们的“排头兵”。“其实就是多下了些笨功夫呗。”林玲说。
谈起林玲,二布机车间主任卞谦平赞不绝口:“林玲不仅性格开朗,积极向上,而且工作踏实,钻研技术有一股‘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劲儿。”
功夫不负有心人,林玲成为厂里能独“挡”一面、技术全面的挡车工。2005年,南纺新上喷气织机,面对新设备、新技术,她除了向技术人员请教,还自学了喷气织机工作原理等理论知识,根据喷气织机运转特点摸索总结出“一比二巡回路线”操作法,被公司采纳并推广应用。30多年来,她做过摆梭、挡车等多个岗位,操作过有梭、箭杆等多种织机,上手都很迅速,并熟谙不同布料的织布要求。
勤学苦练,屡创新标成能手
知识出技能,新绿领春风。林玲进厂时仅初中毕业,她深知自己在知识上的欠缺,便挤出时间,啃了好多大部头的专业书。她常说:“时代在进步,技术在发展,只有走在前头,做一个有知识的当代工人才能干好工作。”
针对车间翻改,0.6P弹力品种出现的经向断头、跳纱、断经不关车、坏车、停台增多等质量问题,她每天提前40分钟进车间,做好机台卫生等各项交接工作;班中及时做好织轴质量和布面质量的巡回检查,及时理顺绞头和经向杂物,认真检查跳纱、跳花、杂物等疵点,防疵捉疵,开好每台车、织好每寸布。2009年,她全年超产24000米、下机匹分0.65分、疵布率0.63匹/千米,三项产质量指标全车间第一名。
经勤学苦练,她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操作法:“两个认真、四个到、五个字、五个好”。“两个认真”即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认真检查每一寸纱每一寸布;“四个到”即人到、心到、眼到、手到;“五个字”即细(心细)、稳(动作稳)、尖(眼尖)、敏(听觉反应灵敏)、快(手脚快);“五个好即操作及检查机械好、交接班工作好、灵活机动处理停台好、巡回时间配合好、机械性能掌握好。
南纺每月都有不定期的“月测定”,林玲负责的织布车位总是事故最少的,而她处理起事故来,速度又是最快的。由于技术过硬,她一个人可以挡车10台,比一般水平多3~4台,月产布匹3万多米,产量超过先进指标1倍。
在公司开展的各项劳动竞赛活动中,她多次取得万米无疵布的好成绩,并连续多年打破公司操作运动会纪录。
2006年8月,她参加福建省棉纺织行业织布(喷气织机挡车)职业技能比赛勇夺桂冠,被授予“省棉纺织行业技术能手”称号,还荣获全国纺织职业技能比赛“优秀选手”。她连续五年获得操作技术运动会单项第一名,连续四年获得全项第一名,连续四年打破由自己创造的操作运动会两项纪录。
手把手传帮带,推动企业发展
林玲为人厚道、诚恳。她带徒弟坚持手把手地帮教,为帮助新员工尽快掌握生产技术,经常放弃休息时间到车间辅导新员工。
入厂第二年,她就开始带徒弟了。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她不计个人得失,“我要让大家一起比学赶超,共同进步。”“把我的技术回报给我们厂。”这些年,林玲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无私地把技术传授给新招或新转岗的员工。至今她共带了数百名徒弟,其中数十人已成为公司级技术尖子、操作能手,她也被大家尊称为“最会带徒弟挡车工”。
在大家心里,她的技能水平早已“无可挑剔”,而更让大家心服口服的是:她如沐春风的传帮带方式,为企业的整体技能水平注入无数正能量。
鞠彦华是林玲在1987年带的徒弟。林玲当时手把手教了她一个多月,纺织车间噪音大,她就贴着耳朵耐心地讲;车位出了事情,她马上跑过去指导排除。一天下来,嗓子哑了,衣服湿透了,腿也跑酸了,可她毫无怨言。如今鞠彦华也成了厂里的技术能手,她说,“玲姐把自己的经验和体会无私地教给我,现在我遇到技术难题,还去找她,我们不仅是师徒,还是好姐妹。”
跟林玲一起进厂的很多姐妹都转到管理岗位了,以她的条件,也早就可以调整岗位,但她舍不得离开一线。“我已经熟悉一线的一切,当一线工人、带徒弟感觉很好,没必要离开。”这样的低调和从容,在她身上融为一体。
奇迹向来以汗水铺路,巡回在织机间34年,林玲累计走的路程足以绕地球好几圈。她身上始终充盈着对岗位和事业的热爱,散发着新时代知识型技能人才的独特魅力。
“作为一名一线工人,我目前要做的,就是带出更多的徒弟,把我的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并和他们一起,用创造性的辛勤劳动,推动企业发展。”林玲说。(通讯员 仇天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