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乡村脱贫致富“领头雁”
——记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培斜生态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华锦先
全国劳动模范、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培斜生态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华锦先是土生土长的新罗区小池镇培斜村人,1996年当选培斜村党支部书记以来,20多年如一日扎根基层,推动培斜村竹茶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三大产业发展,使人均收入不足千元的“省定贫困村”成为人均收入2万多元的福建省“金牌旅游村”。华锦先成了村民的“主心骨”、乡村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20世纪90年代初,培斜村村民纷纷外出打工,村子的发展陷入泥淖。为改变这一现状,1993年,当时30岁的华锦先经过多方考察,决定借助当地竹林多的优势发展竹凉席产业,办起了村里第一家竹席加工厂。
“砍下毛竹直接售卖,价格非常低。要让村民脱贫致富,就必须让大家参与办厂。”在华锦先带动下,村民纷纷办厂,这些小厂后来联合成立了竹凉席有限公司,推动竹产业从纯手工向机械化转变,吸纳贫困户就业。
经过多年发展,培斜村已拥有竹凉席厂40多家。培斜“天然牌”竹凉席商标成为福建省著名商标。
很快,华锦先意识到乡村的发展单靠一个产业还不够。2003年,他带领村民到安溪等地考察后,引进了优质铁观音、丹桂等茶苗,引导村民在闲置土地上种植无公害高山茶。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培斜村现种植茶叶面积1500多亩,注册了“小池牌”茶商标,全村有20多家茶厂,茶叶年总产值达1500多万元,茶产业成为新罗区五大优势产业之一。
在竹、茶产业发展带动下,一部分村民富了起来。这时,华锦先将目光瞄准乡村旅游。
“我们组织全村18岁以上、65岁以下的村民,到厦门、漳州等乡村旅游做得比较好的村镇参观考察。当大家看到别人可以做得这么好,积极性也就被调动起来了。”华锦先笑着说。
2013年,华锦先带领村民成立了培斜生态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并推出“三三制”募集资金,即从村财投入、村民入股、社会经济能人三方面筹集资金,按照“全村参与、自愿入股”原则,以户为单位每人3000元标准,动员村民入股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后,我们首先完善了村里的基础设施,对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进行了整治,把原来狭窄的道路扩建为宽敞通畅的沥青路,道路两旁种上了花草树木,建了溪流漫步、幸福长廊、竹制休闲屋等。”华锦先介绍。
近年来,合作社还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建成竹产业展示展销馆、同心玻璃桥、滑草场等20多个游览项目,打造沉缸—威士忌工贸旅游综合体等乡村旅游项目,吸引八方游客。2019年,培斜村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旅游收入约4000万元。
华锦先说,随着乡村旅游发展,合作社还实行“统一规划+土地流转+业主经营”的统分管理模式,通过乡村旅游收入分成、农家乐租金收入、摊位租金收入、停车场收入等形式,增加村财收入,使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培斜村村财收入从1993年的不足5000元增长到2019年的128万元。
如今走进培斜村,“云闪付APP支付示范店”等招牌随处可见。2013年,随着互联网商务的发展,华锦先看到了农村淘宝的商机,提出将竹、茶产业与互联网结合。
为带领村民“触网”,华锦先做通了儿子华永良的思想工作,动员他回村开办竹凉席淘宝店。华锦先还带领村民建起一条可容纳100家商户的淘宝街,并通过实行免一年房租等优惠措施,吸引20家实体店入驻、120多家网店投入运营,18名本村大学生毕业回乡创业。
自2013年起,培斜村连续8年入选“中国淘宝村”。2019年,培斜村电商销售额突破亿元。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培斜村举办了10多场线上直播带货活动,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复苏,带动村民增收。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华锦先先后获得“福建省劳动模范”“福建省基层最美人物之最美村官”“福建省美丽乡村领头人”等荣誉称号。
谈及未来,华锦先信心满怀。他说,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把全国劳动模范这份荣耀转化为动力,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带领村民撸起袖子加油干,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做好竹、茶加工和乡村旅游等文章,把村里的好山好水经营管理得更好,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转自《中国旅游报》作者:李金枝吴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