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从实验室走出的“大国工匠”
——记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新技术开发中心副主任陈照春

陈照春介绍七轴机器人焊接轨迹控制技术

  “今天很高兴,一大早获知我通过特种设备高级检验师资格取证考试。”陈照春满怀欣喜地对记者说。
  2月1日上午,记者见到了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新技术开发中心副主任、科创团队负责人陈照春。文质彬彬的陈照春,戴着眼镜,如果不是事先得知,谁能想得到他是位焊接赛场的“匠星”。
  陈照春近来好事连连。“2月7日刚收个好消息,省总工会授予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陈照春科创团队为‘福建省五一先锋号’。”除夕日凌晨,陈照春给记者发来微信留言说。
  就在1月13日,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活动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50位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候选人分成8组,依次走上台阶、踏上红毯,一展各行各业工匠风采,陈照春位列其中。
  2023年6月9日下午,备受关注的全国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在福州落幕。陈照春拿起焊枪操作起机器人,摘得焊接设备操作工机器人焊接个人第一名,不仅圆了他的全国冠军梦,也为福建代表队的战绩榜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摘得桂冠的背后,是陈照春肯吃苦、勤钻研、敢拼搏、运匠心的付出。陈照春长期扎根于技术创新领域一线,深耕特种设备技术研究,不仅注重科研工作的开展,对于技能提升的追求也是精益求精,是位名副其实的技能工匠。
  此次比赛中,机器人焊接项目是首次作为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项目,由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提供技术保障。比赛现场,选手们要将9块钢板焊接成一个工业构件,分为打磨点装组队和机器人示教、焊接两个环节。整整4个小时的赛程,对选手的体力是个不小的考验。“我刚开始有点紧张,但很快镇定下来,总体完成得还不错。”陈照春身上有着科研工作者的细致和严谨,早已为各环节做了精准的时间分配。
  和参赛的绝大多数选手不同,陈照春并不是焊工出身,学习工业机器人焊接技术还不到1年,且年龄比参赛人员平均年龄还大十几岁。“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参加集训前,我连把大赛要求拼装的9块30千克重的锰铁块搬上工作台,都感到非常吃力。”陈照春说。
  提及备赛的过程,对于在高温车间连续作战而全身湿透的那段日子,以及前臂几处被飞溅的焊渣烫伤后留下的疤痕,陈照春显得云淡风轻,可一旦谈起钻研焊接技术的过程,陈照春的眼里便闪烁着光芒。
  “焊接机器人其实就是一个机械臂,要让它灵敏行动不是件容易的事,每个过程都像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比如,要克服机器人焊接弧状焊缝难的问题,就得在手工点焊环节减少板子倾斜;施加100A的电流时,每台机器人的焊接效果都略有差别,需要调整和测试。”每当谈起这些技术内容时,陈照春总是眼中有光。
  解决了无数个难题和挑战,经历了无数个没日没夜的笃定和坚守,陈照春终于成功书写了从焊接赛场“新手”到“匠星”的精彩自传。“这次大赛的成绩也是对我努力钻研技术成果的肯定,我将利用我的知识,切实帮助生产企业解决他们在机器人焊接领域遇到的问题,降低他们的损耗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陈照春说。
  不待在实验室,年逾不惑却要扎进车间里找师傅当焊接学徒工,拿起焊枪操作机器人,陈照春的选择此前让很多人直呼看不懂。殊不知,陈照春的心里正憋着一股劲——那就是以实际行动做名“数字工匠”,推动焊接产业数字转型。
  不同于传统的产业工匠,“数字工匠”是既具有现代工业技术技能水平,又掌握智能化网络化技能、善于融合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在陈照春的前臂上,几处被飞溅的焊渣烫伤后留下的疤痕清晰可见。他指着这些伤疤说,“这些就是触动我‘转型’的动力。”
  让焊工远离弧光辐射、有毒气体、电焊烟尘和高温高热的侵害,在陈照春看来,这就是他当焊接学徒工的目的。“有了机器人,不仅能将四五个小时的人工焊接作业缩短到二三十分钟,在焊接质量更高的同时,还能解决人工力气不足、易受粉尘污染等问题。”陈照春相信,伴随工业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终有一天,焊工们也能迎来“在车间里喝着咖啡搞焊接”的日子。而现在他所要做的,就是要在车间里把工人的手艺学到手,再把这些技术“传授”给实验室里一台台机器人。
  “未来工业机器人焊接的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广,我会把比赛中的心得转化到后续工业机器人的研发之中,推动科研产品开发落地。”这是陈照春想要奋力实现的目标,也是他初心如磐,用匠心筑梦的动力。 (文/记者 张华元 实习生 张嘉慧 图/张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