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上接1版)
  “梦工厂”并不是一天建成的。厦门软件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岛内向岛外”的发展历程——时间回到1998年,厦门启动软件园一期、二期建设。4年后,厦门在本岛土地开发已基本饱和的背景下实行跨岛发展战略,将软件园从岛内一期、二期,拓展到岛外三期,昔日的“农田滩涂”,就此转变为实现梦想沃土。目前,一二三期园区共吸引超1.5万家企业入驻,集聚产业人才超15万人。
  同软件园一起成长的还有企业。国内电子数据取证行业龙头企业——国投智能(厦门)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原美亚柏科)作为厦门软件园最早进驻的企业之一,从初创10余人的小团队逐步发展为4000余人的集团型企业。“如果没有厦门软件园的支持,国投智能就没有追加研发投入的底气。”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国投智能董事长滕达回忆,“创业之初,厦门政府和园区给予了人才政策、资源链接、金融对接等各方面支持,为我们申请到超千万元的人才项目扶持经费,解决了引才、筹资等诸多难题。”
  现如今,国投智能企业成功研发出全国首套电子数据取证软件、全国首个公共安全领域行业大模型“天擎”等,开发的灵童人脸识别分析引擎系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生产出全球首款面向物联网的人工智能芯片的云知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制定我国文化领域首个国际标准的咪咕动漫有限公司(现咪咕新空)、研发出全国唯一通过国家网信办算法备案的营销领域大模型“汉朝GPT大模型”的快商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眼下,一大批国内细分领域赛道上的领跑企业在厦门软件园实现了“创业梦”。
  此外,厦门进一步强化软件信息人才创新创业金融支持,为“逐梦者”提供更多资源,组建超70只产业引导基金,总规模超1000亿元,重点投向软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项目,形成与产业结构及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相匹配的资本配置。
  外籍人才入厦简便留厦安心
  2023年,在华侨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燊如,面临着和所有外籍毕业生一样的难题:是留在学校所在地工作,还是回到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乡。“对于很多外籍留学生而言,留在中国发展是他们的第一选择,但是现实情况是能留下的学生并不多。”燊如说道。
  所幸,通过校园招聘,燊如成功入职了厦门星纵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并顺利取得外国专业人才(B类)许可,得到有效期1年的来华工作许可。
  公司人力资源总监林小慧说,“过去,经常因为学历、专业等限制没法及时引进国际人才。现如今,得益于厦门高度便利化的境外专业人才制度,公司的国际人才招引有了新面貌。”
  近年来,厦门以综合改革引领人才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先试设立国际留学人员创业就业基地(留学生创新创业实习基地),覆盖软件园、厦门科学城等片区,允许基地企业直接聘用符合条件的优秀外籍应届留学生,首批筛选20家基地白名单企业,涵盖互联网、物联网、跨境电商等软件信息行业,星纵物联正是其中之一。
  此外,厦门将软件信息产业领域的世界500强企业相关技术研发人才、管理团队人才纳入市高层次人才认定范围,给予最高200平方米人才住房保障、医疗保健、子女教育、配偶安置等一揽子配套支持。厦门还先后推出“留厦六条”“五年五折租房”“毕业生求职免费住宿”等人才服务举措,着力解决各类人才的急难愁盼问题。
  方便外籍人才“留厦”的同时,厦门也在创新机制,将“留厦”的人才用好。2023年,厦门率先在全省开展外籍人才专业技术、技能评价试点工作,打破学历与年龄限制,将人才技能水平作为评价核心。同年,厦门又在全省率先发布75项国际职业资格认可目录,其中,软件信息类行业占比超70%,进一步打造与国际接轨的人才评价体系,释放各类人才创新活力,便捷用人单位使用国际化人才。数据显示,厦门已有超1000名人才通过比照认定获得中级、初级职称。厦门将大数据等10个领域职称评审权限下放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近5000人成为改革受益者。
  一项项创新举措,让外籍人才来厦留厦更便捷更顺畅,厦门也被评为“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集聚国际化人才5.9万人。
  (通讯员 厦组轩)